林中来信25|伪装成便利的「困难」
7 分钟 郝海龙

林中来信25|伪装成便利的「困难」

在某方面能够带来便利的技术一旦实现,就像流行病毒一般,很难无痛撤回。因此,在进行心理训练之时,只能选择与「病毒」共存。

二〇二一年过去了。但考虑到过去一年的经历,以及去年此时可能存在的盲目乐观,很多人在给出新年祝福之时,都显得谨慎了许多。

我们当然希望世界能够尽快摆脱新冠疫情的影响,却时至今日,依然无法对这一刻的时点有个相对准确的预期。或许这种不确定和忐忑,能让我们这些被时间和高速流通的信息规训过的人,重新体验古人等待消息时那种心焦。

不过且慢,据说各个时代的人的总体幸福感都差不多。在出远门就可能意味着永别、书信往返时间动辄以年计、伤寒就意味着死亡的时代,人们面对不确定的东西应该不会像我们这么焦虑,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不会对这些事有过高的预期。

我们经历过的时代就有非常好的例子能说明这一点:十年前,我们无法在手机上实时追踪快递位置,但大部分人似乎也没有今天这么严重的「等快递焦虑症」,反而会在收到快递的那一刻有意外之喜。

这让我们不得不感慨,科技的进步真不一定会带来幸福感的提升,甚至可以说二者本就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不过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只要能够处理好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其实不用那么多高科技,也可以过得很开心。更重要的是,古人能够做到的事,我们作为他们的后代,似乎没有理由做不到;十年前技术不发达时,我们能够拥有的心态,今天也不应该无法找回。

但毕竟时过境迁,当时的人有当时的心态,是因为没有选择。而我们想要回归到那种心态,势必要放弃一些生活的可能,而在一个诱惑无处不在的消费主义时代,放弃某些生活的可能与瘾君子戒断药物无异。

本文为会员专属内容,在籍会员可在登录后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