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来信104|为理念而献身
8 分钟 郝海龙

林中来信104|为理念而献身

读陈俊霖《彷徨的杀意》

1

由于追诉时效的存在,很多罪犯在逃避或藏匿一段时间之后,其犯罪行为就不再——甚至不再允许——被公权力追究。加上现代社会不允许私刑复仇,产生了很多人间惨剧。「追诉时效」也因此成了很多通俗文艺作品(尤其是犯罪题材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概念。

比如,在日本当代短篇推理小说巨匠大山诚一郎的「赤色博物馆」(简体中文版译为「诡计博物馆」)系列中,侦探搭档调查的大都是过了追诉时效的悬案。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选择这样的题材组成一个系列有若干好处:

  • 首先,过了追诉时效的案件通常不涉及繁琐精细的调查取证,也不用考虑事后的法律流程,可以让作家节约笔墨,比较适合短篇小说呈现。
  • 其次,因为过了追诉时效,罪犯本人不用担心因此受到惩罚。虽然说如果该罪犯尚有良知,其内心的煎熬不可避免,但总归更容易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此时,即使名侦探推理不够严谨,也很容易借着罪犯的「口供」将案件查明。
  • 其三,既然是过了追诉时效的案件,说明发生的年代都比较久远,那时科技尚不发达,不像现在遍布监控摄像头,很容设计谜团。
  • 其四,可以消解犯罪行为的严肃性,让名侦探以及读者更加专注于解谜。简单来说,将不得不考虑社会、道德等因素的案件,变成了一个单纯的解谜游戏;将一个恶性案件在小说内部设计成一个故事,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日常之谜,读起来更加轻松。

本文为会员专属内容,在籍会员可在登录后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