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来信17|复仇
8 分钟 郝海龙

林中来信17|复仇

复仇故事的套路如此简单,为什么我们依然乐此不疲呢?复仇对我们有何种意义?

看完大热的韩剧《鱿鱼游戏》之后,我顺应 Netflix 算法的召唤,又看了一部女性复仇主题的韩剧《我的名字》。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接连看了好几部女性复仇主题的韩国电影,计有《姐姐》《何种谋杀》《恶女》等,作品水平自有高下,但每一部都看得非常过瘾。

自古以来,复仇就是文艺作品的重要题材。英文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的最有名的作品《哈姆雷特》的另一个名字干脆叫「王子复仇记」,法国文豪大仲马最有名的作品《基督山伯爵》也被译为「基督山恩仇记」,中国古典小说巅峰《水浒传》中最精彩的章节「林十回」「武十回」莫不与「复仇」有关。当今的惊险小说、推理小说中,复仇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想想看有多少杀人动机是复仇?更不用说武侠小说:如果你能找到一本不含「报仇」二字武侠小说,更有可能是装订失误:不小心给《心灵老鸭汤》 包了个《笑傲江湖》的书皮。小说和戏剧如此,电影和剧集自然也是如此,原创的复仇剧本不论,只说复仇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也数不胜数。

有意思的是,虽然我们看复仇故事看得津津有味,但复仇的套路却很单一。无非是你杀了我的至亲至爱,或者冒犯到了我本人,我怒从心中起,一定要你付出代价,于是复仇的征程开始了。结局也无非是:成功、失败或放弃。不过,无论成功、失败还是放弃,最后我都有可能满意,也都有可能不满意,通常取决于成功或失败的方式以及放弃的理由。

既然套路如此简单,为什么我们依然乐此不疲呢?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在复仇的道路上可能会生出许多曲折动人的故事,只要这些故事不同,同样的复仇套路就有了不同的呈现方式,我们自然不会觉得无聊。

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复仇」这两个字本身就能让人血脉贲张:受到伤害之后,想要报复,简直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里,可以说这是生物保护自我的一种本能。或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武侠片中,总有人出来劝「冤冤相报何时了」,但受冤的一方却永远都听不进去,最多只能靠一种更强大的信仰力量来化解,比如出家做和尚(萧远山、慕容博、谢逊故事)。再仔细一看,会发现劝人的人很多时候自己就是得道高僧:恐怕只有远离人间烟火,才能远离人间恩怨。

本文为会员专属内容,在籍会员可在登录后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