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来信32|「客观的美好生活」
8 分钟 郝海龙

林中来信32|「客观的美好生活」

……上述种种,要么是科技进步没有解决的问题,要么是因为科技之外的因素没有进步,而导致的社会退步。对于「战争」来说,似乎还要再加一条「科技进步让战争更加残酷」。

会员你好,

见字如晤。最近过得还好吗?

过去几天,全世界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中。著名社交网络 Twitter 上,#WorldWarIII(第三次世界大战)都成了热门话题。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网络上能够对那些遭受战争蹂躏的同类有切实同情,并因此反战的人,似乎只占旁观者的一小部分。更多的人在漠视、调侃,甚至支持战争的人也不在少数。

这又让我重新开始思考进步的意义。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似乎没有人告诉我们「进步」是什么意思。

我们看到航母下水、飞船上天,这或许可以称为「科学的进步」或「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发展和进步也确实让我们获得了很多即时的便利,比如视频通话可以让我们在一瞬间见到想见的人,也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进行某些团队协作。

此类立竿见影的便利很容易让我们把科技的进步和更好的生活联系起来,再加上对「第一」生产力的强调,使得不少人认为在生活各种要素的进步当中,科技进步是最重要乃至唯一重要的,即「科技进步≈人类社会进步≈更好的生活」。

很多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就遵循着这种思维模式,他们会竭力强调理工科的重要性,甚至会将文科贬的一文不值。如果说在中国是因为老一辈穷怕了,总希望孩子有个一技之长以安身立命,所以才如此强调「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西方很多父母类似的教育方式,就很难用这个理由解释了。只能说从现实体验来看,这个世界好像围绕着 STEM 专业在转,你学了这类专业更容易找到工作,如果你想获得人生价值,也最好能从这里入手。

在这种思维背景下,只要科技在进步,我们就很难表达对生活的不满。比如,如果你说现在的生活不如二十年之前,马上就会有人质问:二十年前你能用手机买到全世界的好东西吗?

先不说这背后透露出来的消费主义倾向本身是好是坏,仅就这个说法就充满了科学意味:它忽略了你的主观感受,拒绝与你共情,反而试图用一种客观存在来「证明」你现在生活得比二十年前好。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客观「证据」的存在,我们的生活的不如意也就沦为了「庸人自扰」。难受不能说,说就是你不对,因为世界美好。

但你我皆凡人,心中向往的「进步」难道不应该是一种自己能够感受到的更幸福快乐的生活体验吗?科技进步了,但很多人没有更开心,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庸人自扰」,那么通过科技进步证明的那种「客观的美好生活」意义何在呢?

不妨想想下面一些情况:

  1. 人类生产的粮食足以养活几倍于地球的人口,但地球上还有无数的人食不果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饿死根本不是新闻。
  2. 现在养活一家人比我们上一代人要难得多,因为买房或租房的成本是以前的好几倍。
  3. 在讨论到要不要孩子的问题时,经常有人说:当今社会的年轻人,在最佳的生育年龄,没有养育孩子的能力;好不容易等到自己有了养育孩子能力,却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
  4. ……

上述种种,要么是科技进步没有解决的问题,要么是因为科技之外的因素没有进步,而导致的社会退步。对于「战争」来说,似乎还要再加一条「科技进步让战争更加残酷」。

本文为会员专属内容,在籍会员可在登录后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