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来信31|婚姻祛魅
10 分钟 郝海龙

林中来信31|婚姻祛魅

对婚姻祛魅之后,为什么要结婚这个问题倒是简单了。既然结婚就像签合同,不妨想想你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签署一份合同书呢?我和妻子选择结婚,是因为我们都认为签了这份合同,我们的生活会更好一些。

会员你好,

见字如晤。我们这份会员通讯叫做「林中来信」,一直也用电子邮件发送,但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除了偶尔插几句作者的话之外,好像从来没有用书信体写过通讯文章。想到自己很久没有写信了,不如就在今天试试这种古老的格式。

这封信我想从会员通讯的本质谈起。会员通讯来自英文 newsletter,本身的指的是新闻通讯,但除了主流媒体的通讯之外,当今互联网上撰写通讯的人,恐怕也没几个以报道新闻为己任。这种「名不副实」由来已久,可以说既无 news 也非 letter 正是当今独立 newsletter 的主要形式。

如果要追本溯源,letter 这个词本身又来自拉丁文 littera,除了有「信」和「字母」的意思,其复数 litterae 还有「文学」的含义。著名的会员通讯 Arts & Letters Daily 标题中的 Letters 一语双关,文学正是他们会员通讯的重要主题。但除了文学杂志,真正发送文学内容的会员通讯似乎也不多见。

饶是如此,我们也并不觉得现在的会员通讯(newsletter)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认可了当今会员通讯的形式,而这背后包含的是我们对英语单词 newsletter 语义流变的认可。就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由 telephone 缩略而成的 phone 这个英文单词的含义也有了很大的扩充。从这个角度讲,中文「手机」这个词算是一种极具前瞻性的翻译。同样道理,newsletter 现在被翻译成「会员通讯」而不是「新闻通讯」,也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它本身的含义。

写上一封会员通讯时,恰好赶上早已本土化、商业化的西方的情人节(Valentine's Day),于是借着文章主题简单谈了一下,在我心目中,健康的亲密关系里最重要的东西之一(Empathy)。

今天我想和你谈谈另一个与情人节相关的主题:结婚。与 newsletter 和 phone 类似,「结婚」及「婚姻」的含义其实也发生过巨大的变化。

不如还是从我自己的婚姻说起。自我结婚以来,一直都有朋友或网友问我:你为什么结婚啊?

早年间我会觉得这个问题莫名其妙,因为不管你对婚姻的态度如何,我们大致都能认可婚姻属于私事。哪怕很多人认为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总也和这两个家庭之外的人无关。

但被问多了之后,我突然意识到,结婚是不是属于私事先不管,大多数人已婚人士在结婚之前其实并没有想过这么做的理由。在很多人看来,恋爱、结婚、生孩子本身是天经地义之事,是身而为人应该做的事。而人世间很多悲剧也恰恰来源于「天经地义」四个字。

农村光棍收买、囚禁、奸淫妇女,除了生物本能需求之外,正是因为他认为结婚、生子是天经地义的,为此可以做任何丧尽天良之事。既然「天经地义」,就不怕丧尽天良。社会上对离婚人士(尤其是离婚女性、单亲妈妈)污名化的重要借口之一就是很多人觉得结婚既然是正确,那么离婚自然就是错误,选择离婚的人就是自己选择犯错的人,不值得同情。

但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大多数人赋予结婚的意义多么单薄,选择结婚的理由多么羸弱。比如,我们能够从长辈那里获得的结婚「理由」其实只有被反复强调的「你长大了要结婚」或者直接跳过「要结婚」,说「你以后结婚了要怎样怎样」。之所以在「理由」两个字上打引号,是因为实在不能称其为理由:根本没有论证过程,只有反复的灌输。说好听一点这叫婚姻广告,难听一点就叫洗脑。

那么结婚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简单回顾一下婚姻的历史。

本文为会员专属内容,在籍会员可在登录后继续阅读